|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 电 话:0571-87039794 28807660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138号2号楼东5楼502室 网 址:www.zjyr.net |
纺织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20-01-20宗文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会上,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专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纺织行业的“高性能工业丝节能加捻制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两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慧琴,以及梅顺齐、张瑞云等获奖项目完成人和完成单位代表共15人参加了奖励大会。 “高性能工业丝节能加捻制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由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该项目属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领域。项目针对高性能工业丝加捻成纱品质难以保证、技术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瓶颈难题,取得以下突破和创新:建立了加捻成纱晶质和能耗控制方法,发明了高强合成纤维工业丝“一步法”高效节能直捻技术,发明了超细玻璃纤工业丝恒张力抗静电加捻技术,开发了系列高性能工业丝高品质节能加捻装备。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应用占国内外细分市场50%以上,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主要用于汽车轮胎帘子线、电子级超细玻璃纤维丝、BCF地毯丝、防刺防弹纤维等领域的高性能产业用线,高性能产业用线的节能高效加捻制备技术装备是国内外产业界和科技界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项目历时10多年,通过了高性能工业丝加捻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装备研发和工程应用,解决突破了行业面临的重大技术瓶颈。项目申报专利25项,其中发明10项f (含国际专利4项),实用新型15项,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该项目自主研发生产三大类近20个型号的高性能工业丝加捻装备,国内市场占比达80%;并出口到美国、德国、土耳其、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市场占比达50%,生产的工业丝制品遍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趾化”由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香港理工炎学、中原工学院、浙江大学共同完成。该项目结合高槽纺织面料产品对颜色高效精准管控的迫切需求,开展了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研制了多光谱成像颜色测量装备,研发了纱线与面料精准测色和配色技术,突破了面料纹理的高仿真技术瓶颈,开发了面料影像精准采集和智能检索系统,构建了高效的面料数字化研发和管理云平台,形成在色纺、色织和印染领域广泛应用的颜色数字化功能体系,解决了纺织面料颜色的一致性和精准性问题,大幅缩短了花色面料的开发周期。 该项目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鲁与器副总经理张建祥介绍,在纺织面料开发、生产中,颜色表达的经验化和实物化现象普遍,可量化表达的精准性和一致性等问题难以突破。对于致力于色织面料的鲁泰而言,颜色问题尤为突出。鲁泰对色彩的系统研究始于1996年,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验证,建立了自己的标准色体系。并在颜色测配精准度、面料开发花型颜色的快速仿真实现,颜色如何实现数字传输与再现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研究。 “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将颜色数字化技术引入纺织面料颜色设计和生产过程,针对纺织面料的颜色精准测配、面料纹理精细再现、面料影像化与智能检索、数字化云平台构建、跨区域在线传输等进行研究、融合创新,将面料研发、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入了全新发展轨道。
|
||||||||||||||||||||||||||||||||||||||||||||||||||||||||||||||
|